?
【本期訪談人物】
?
廖天佑
深圳市源創尚品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創始人兼總經理
深圳大學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
曾任makefire中國區創業導師
京東E港創業導師
?
?
?
英國作家查理.狄更斯 在《雙城記》里開篇寫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如今,我們正處于一個經濟快速發展,信息量爆炸的互聯網年代。人們紛紛涌入創業浪潮中,朋友圈在熱絡地販賣焦慮,街上的行人匆匆忙忙。在這紛紛擾擾的世間,專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稀缺品質。環顧四周,有多少堅持傳統的人,就有多少能專注和靜下心來真正做事的人。而我們本期訪談的對象——源創尚品設計創始人廖天佑,就是這樣一個不合時宜、強調價值取向的“傳統”設計老兵。
?
?
?
來設計:您大概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到工業設計行業的?
?
廖天佑:95年進入大學就是學習這個專業,學校應該是當時全國從工科類工業設計實踐比較早的學校。那個時候,國內的工業設計才剛開始由美工、美院、工藝品行業慢慢轉化為現在綜合的工業設計。學校會組織大家進行一些工業設計相關的課題嘗試,其實當時自己也學得稀里糊涂的。可能我的際遇比較好,在當時還是包分配的情況下,我不安份的闖蕩深圳遇到了比較好的機會,能夠進入到一些頂級企業學習和工作,并且在工作過程中與國外的優秀工業設計公司有些接觸。
?
2007年正值山寨手機橫行的時候,也正是“簡餐式”產品設計盛行之時,當時甚至還有人提出來“把設計當流水線來做”,我那時候就覺得以這樣標準化的方式對待這行業是有問題的,同時結合國內外設計行業生態兩重天的對比,我們認為追求原創的創新才是工業設計的價值取向,于是“逆勢”成立的源創尚品。后來當時做手機的工業設計公司很多都死掉了,沒核心創新思維的要么轉行要么關閉,證明了我并非杞人憂天。
?
?
來設計:標準化的東西不是更利于行業發展嗎?為什么認為這對設計行業是不利的?
?
廖天佑:首先,在設計行業,我認為所有歸納為標準化的東西都是沒有真正價值的。當然 這個跟執行層面上我們要用大量的經驗來補充或者說依靠經理優化、完善設計創新過程不矛盾,我當時是覺得只要是能形成經驗化、模板化的東西,它一定會被電腦,也就是所謂的AI所取代,創新的價值不在于經驗的堆砌,經驗在創新過程中的核心價值是驗證。
同時,我們認為工業設計是商業化設計,工業設計師要在上帝和仆人之間切換,從商業而言付錢的甲方是“老爺”,他們需要利用我們的創新,不奔著商業價值去的創新方案都是耍流氓,但“老爺”不是需要我們迎合而是“賜予”。因此既要象仆人一樣俯下身傾聽甲方需求,又要象上帝一樣居高審視甲方需求。而在設計執行中也一樣,既要俯下身聽取消費者聲音,又要居高研判消費者內心
因此我們公司最初成立時候,我們只有一個純樸的想法就是原創,基于原創需要確立了三大基本原則:“提供獨立原創的設計創新”,“根據特定需求定制創新工作流程”,“向用戶提供具備真正商業價值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將其貫穿到客戶定位、公司文化、項目管理、人力資源、上下游整合等方方面面。
?
傳統手藝與現代化生產的沖突
來設計:說到傳統,因為舌尖上的中國3熱播,章丘鐵鍋成了淘寶“爆款”,您是怎么看這種傳統手工藝與工業設計代表的現代化高效率生產?
?
?
廖天佑:第一,傳統手工藝和現代化工業生產本質就是沖突的,傳統手工藝就是以小農經濟時代的手藝人為代表,這個手藝其實囊括了產品的整個生成鏈條環節。工業設計其實是基于現代工業基礎的衍生出來的專業配套,從這個點上看兩者是極具沖突的。
?
第二,從內在邏輯來講,兩者是有相通性的,因為好的工業設計也需要匠心,或者說叫工匠精神。對于傳統手工業者,一定要把以前的寶貴經驗(秘方),完整的傳承下來,并在傳承的過程中一點點優化、創新,最終保證其流傳價值。而這種對產品的態度和思維方式,一樣可以運用在工業設計中,也需要運用在工業設計中,只是工業設計過程中運用的各種元素是工業化生產的元素,而非手工元素。這也就是常說的設計過程中的“追求極致”,但我想補充的是好的商業設計作品應該是將設計過程中的各種元素“平衡到極致”。
第三,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傳統工藝需要通過現代工業重生,否則就象今天一樣變成“活化石”,而且化石終究是化石,是沒有生命力的。比如章丘鐵鍋,要想把既有的工藝保持下來,僅靠工匠是傳承不下去的,因此已經不符合時代了,舉個簡單例子:枯燥的捶打的過程未來可能無人愿作,是否可以考慮借鑒現代機械來分解,這個過程無非就是接觸材料,沖擊力和彈性的關系,把這個制作過程數據化,逐步逐步用工業代替,甚至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證明這種傳統做法的真實科學價值,這個才是真正意義上把這種技術傳承下去。但遺憾的是相當多的手工藝卻陷入“玄學”范疇,披著各種傳統文化的光環逐步“化石化”,但這并不是中國的傳統。
?
設計在產品鏈條中越來越重要
?
?
來設計:現在很多的產品都有智能化的趨勢,從產品設計上怎么看這個問題?另外,設計、技術和營銷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
廖天佑:首先,隨著高帶寬、低延時、更精準的5G的到來,萬物互聯的高速公路已經通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智能化肯定是趨勢。但我其實不完全認同,因為所有的“器物”都是為人的需求服務的,不需要智能的依然不需要。我們的一個產品解決方案需要具備商業價值,其實有三點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個是基于需求的深度設計創新,第二個是技術研發,第三個就是品牌營運。這三點是產品商業化的核心,在過去的很多年,強勢的品牌或者營銷渠道,在產品商業化過程中起到一個壟斷性的作用,特別是壟斷了利益分配,因此只剩下微薄的小部分由實業搶食,這中間的極致代表就是小米或者京東;
接下來的分配技術具備第二話語權,因為技術壁壘和獨特性依然存在;最后才是設計,而且技術嚴重受限于技術,因此大部分商業設計基本上就是一個穿衣戴帽工程。
?
但是我覺得這個時代現在已經變得不一樣了,第一個就是技術研發,近年來設計師越來越發現,似乎自己能想得到的需求,似乎都能夠找到解決方案,這是因為技術開始模塊化了。所以這個時候找到需求去整合技術滿足需求,比起技術研發本身更有價值和話語權;
第二個就是營銷,營銷門檻越來越低,因為營銷強勢很多時候來于信息差和壟斷性,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差越來越少,平臺也越來越開放,雖然營銷費用變得極其高,特別是用戶教育成本,但用戶交易成本變得越來越低,而且好的設計會促使營銷成本降低。
因此設計創意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設計、技術、營銷這三個環節,設計會越來越重要,而且今天設計創新是整個產品創新的核心,甚至于未來可能主導利益分配。
?
激情無法持續,但使命感可以
來設計:從業至今,已經快20個年頭,給我感覺您依然對工業設計行業充滿激情,這點怎么做到的?
?
廖天佑:在我看來激情都是不持久的,能支持我繼續干下去的有幾個點吧。第一個是,我有使命感,這個行業能給人提供很大的價值和滿足感,它能真正意義上改變一些東西;
第二其實就很現實,我的專業是設計,我也喜歡這個工作;第三個很重要就是,當初入行是因為我覺得國內和國外的設計相比,層次差太遠,這是商機。當然時至今日,國內的設計已經發展起來,而且因為有供應鏈支持,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國外的設計;近幾年支持我的最大的原因是我認為設計變得非常重要而且未來更加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說已經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讓我感覺到我的工作更有價值,也令我更有動力。我們內部說了幾年的一個觀點: “設計,核心價值力”,設計是核心價值。即使到今天為止,主流的人群,甚至包括我們行業內的一些同行,都覺得我們設計只是一個穿衣戴帽,錦上添花的一個工作。不管外界如何,在我們團隊內部大家都認為:設計應該是一個非常核心的東西,是物理世界和人性世界的連接,是保證人造世界和諧的核心。所有上面講的這些是支撐我在工業設計這條路上往下走的原因。
?
?
來設計:您在新的一年里,有些什么小目標呢?
?
廖天佑:今年我公司的目標其實很簡單,我希望我們公司和每一位同仁能夠真正地分享到產品創新的整個鏈條帶來的利潤。設計公司從業者的收入基本上是基本工資和設計提成,說實話我覺得設計師過得非常艱辛,投入產出不成比例,因為他們為了保持思維的創造力和活躍性,一定要生活在一線城市,體驗到最先鋒的社會生活,而可能中國80%的設計公司設計師的收入并不足夠支撐在一線城市過上體面、尊嚴的生活。而成品企業可以通過內部設計師創造力自行轉化為商業價值,因此行業內優秀的設計師收入普遍無法跟企業的設計師對比,我們的優秀人才都被甲方挖走了,但設計師去了企業因為創意氛圍不足,又獲得不了足夠的尊重和幸福感。
因此讓我們的設計師獲得應有的回報和尊重,這個行業才會有更多人才進來,設計才有未來。
?
?
?
————————————————————————————————
?
點擊下方 圖片/標題 查看往期訪談
?
?
————————————————————————————————
#來設計專訪#
?
將會對平臺上的優秀設計師及設計公司進行面對面的訪談。旨在通過與優秀設計師對話,傳播獨特的設計理念,挖掘產品誕生背后的故事,洞察行業的發展與趨勢,讓好的設計廣為人知,讓更多的普通人了解中國的工業設計,支持中國的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希望通過與設計師的溝通交流,能為更多的中國新生代設計師在設計的道路上帶來有益的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