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佛系”一詞刷爆朋友圈,各種跟佛系有關的衍生詞,諸如:佛系追星,佛系父母,佛系戀愛等層出不窮。在互聯網急速發展,各種信息紛至沓來的年代,人們的注意力早已被各種綜藝娛樂,直播節目所牢牢占據。“做事沉穩踏實、有成績也低調不張揚”貌似已經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優秀最核心的品質之一。
作為一名設計師,改稿,是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吐槽,是茶余飯后的最佳談資。沒有跟甲方撕過一個轟轟烈烈的逼,就不算有一個好的設計生涯。在與韻博設計創始人趙希偉對話之前,這就是我對設計師工作的基本看法。2個小時后,我發現自己的一些刻板印象被徹底顛覆。
我戲稱他是一位“佛系設計師”,不怎么混圈子,也不在意獲不獲獎,也不會為公司定下一年度的發展目標,顯得很不一樣,我竟心生出多余的擔心,但當我看到他做了10多年設計后依然濃密與堅挺的頭發時,忽然有了答案:保持著與這個時代同步的節奏,但依然擁有自己內心的堅持。這可能也是每個設計師應有的自我修養。
“從小就與繪畫結緣,軍旅畫家改變人生軌跡”
來設計:您最早接觸的工業設計是什么時候?
趙希偉:畫圖是從事工業設計的最最最重要的基本技能。我打從娘胎里出來就喜歡上了畫畫,初一的時候上美術課,美術老師覺得我畫得還可以,就說帶我也一起學,不收錢,每天中午和晚上畫3、4個小時,這才算是開始接受專業的繪畫培訓,為以后進入工業設計行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來設計:那您從事設計行業的契機是什么?
趙希偉:很多人在學習工業設計之前,其實不懂工業設計師具體是做什么的。但我其實很早就形成了一些關于工業設計的早期印象和概念。這得益于高中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清華美院研究生畢業的軍旅畫家,那個時候我一直跟著他學習畫畫,內心的深處,夢想是成為一名畫家。
后來有一次跟他交流,他建議我去學工業設計,因為我理科比較好,他說這個專業不是純藝術類,比較偏工科類,如果我現在考藝術類的院校的話,我的文化課就會浪費掉。而且我的性格也不適合做純藝術的,如果你的天賦不是特別好的話,日子會過得比較苦,他身邊有很多清華美院的朋友,認為設計產業未來在中國會發展得比較好。后面報考的時候,我就去了哈爾濱理工大學的工業設計系。
“從海爾到美的,從設計師到設計管理者”
從學校到企業再成為行業優秀的設計師,勢必會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長時期。對于趙希偉來說,在海爾和美的這兩家國內頂級家電企業的工作經歷使得他快速成為行業的家電產品專家。
來設計:您的工作經歷對您現在創業有什么影響嗎?
趙希偉:在海爾的時候,我是駐廠設計師,很多產品都是從海高設計院里出來的。當你在做駐廠設計師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每天都是盯著同一個產品,在冰箱和洗衣機這個領域里面,即使我工作才2年,但我的專業度非常高,因為海爾當時是中國家電企業最厲害的,資源和眼界都是最頂級的。
后來我去了美的,角色轉換成設計管理者,自己不需要做設計,去和設計公司合作。美的的產品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能接觸到更多產品開發流程中更多的人,比如做市場的,做研發的,制造的,外部的供應商,在于他們的交流中,也加深了我對制造環節的理解。對于我,或者說對于韻博設計,為什么你會覺得我們踏實穩重,嚴謹低調,那是因為我們是制造業體系出來的設計師,這點是不一樣的。
來設計: 產品的種類非常的多,涉及大量不同的知識結構,您是如何觀察學習的?
趙希偉:首先,工業設計的范疇有家用,商用,醫療,等,有的設計公司是只做醫療產品的,有的是只做商用大型工業機械設備的,這類型的公司做家用電器和個人消費電子產品就不是很擅長。其次,不是產品不同,而是使用者不同,市場不同,人群不同,拿你來講,你會用手機,買電腦,用電飯煲、冰箱、電視、這都是你,只要我研究清楚你,那我對應你喜好的產品,都能搞清楚。
舉個例子,比如小米,從做手機開始,現在做出這么多產品,那么它怎么去把控這個產品的方向,就是針對小米粉的這些人群,他們的喜好,對于任何的產品來說都是相通的。其實分析產品設計的外觀設計,其實不是分析這款產品到底要怎么做,而是去研究它對應的人群是什么樣的,比如現在無人機、機器人,VR技術,其實對于之前任何一家設計公司對這方面都沒有足夠的儲備,那么他們要怎么做呢,其實分析的點,第一就是人群、具體的需求是什么樣子的,第二,是應用場景,這個產品放在哪兒用,怎么用。第三,交互體驗。掌握做設計的方法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就會有思路去解決。
“你給我設計成一坨屎我都能賣出去”
來設計:您怎么看待設計行業目前的現狀,和過去做設計的時候有什么不同,您覺得未來會有什么變化?
趙希偉:舉個例子,有一次設計評審的時候,市場部的同事一般說話都是比較直接的,我說你給點外觀設計的意見,他說:你設計成一坨屎我都賣出去。這句話是糙話,放在現在,根本不可能。但當時可以反映當時社會的一些情況。
那個時候市場環境非常好,經濟發展也很快,07、08年家電下鄉,房子零首付,城鎮化建設剛剛開始,物聯網剛剛開始發展,大家手里有點錢,開始換房買房買車,需要大量的產品補充進去,產品根本不愁賣。你的產品長得好看還是不好看,可能只是說企業的品牌的要求,比如海爾我是一線的品牌,我對外觀的要求就一定不能丑,但是你比如說好看到什么程度才是標準,這個是沒有辦法去定義的。
很多產品沒有研究那么細致就投放市場了。
當時我記得在海爾的時候,松下一個日本老專家帶我們做項目,他說你們才畢業兩年就可以做卡薩帝(海爾旗下高端品牌)的項目,冰箱,洗衣機整機設計,我在松下呆到第六年的時候才在做手持攝像機的把手,只做這一個。就是因為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太快了,你要去找一個工作了40年的設計師根本就沒有,正式有記載有工業設計是從1986年才剛開始,才開始有這個概念。
現在市場不一樣了,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現在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一坨屎都能賣得出去的年代了,現在的產品外觀必須要很好看,很好看你都不一定能夠賣得出去。包括整個環節,你有一個很好概念,這個產品有一個很好的定義,再到工業設計,再到你有很強的供應鏈體系,有好的市場營銷團隊去幫你做,對每一個環節的要求都非常高,這個是我認為最大的變化。
做設計其實也沒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悲催的倒是不少
來設計:在您10多年的設計生涯中,有沒有哪一款產品讓您成就感最大?
趙希偉:好像真的還沒有,咋們不說產品,說我以前做設計的時候,有成就感的地方是什么,比如獲個獎,或者是領導表揚你一句,后來可能你跟一些大客戶去合作,自己出來做設計公司能掙到錢啊。
但其實有些產品,從設計效果圖出來之后,到產品最終的落地生產,是基本上可以達到“零損失”的,最后的產品和效果圖一對比,發現可能是一模一樣的,這種事情可能會讓你有成就感,就是別人說改動任何一個地方,但是對于你來說都不是原來的樣子,你都不滿意了。
來設計:設計師們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改稿子,辛苦做的方案沒有選中,老是抱怨客戶只在意設計費。設計的價值沒有被體現出來,您怎么看待這些問題?
趙希偉:換個角度看問題,我通常跟我們公司的設計師講,你構思一個產品,你做一個方案,背后所承擔的壓力可能是這一筆設計費。但是客戶不是的,你不要總覺得他要不是就是摳你一點設計費,要不就是壓縮你時間,要不就是讓你不停的改稿,其實他背后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模具費用一投產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生產,還有市場,這么多的環節。
其實現在互聯網發展的這么迅猛,很多人現在買一款產品,網上一搜,出來很多相關的產品介紹信息,大家都產品的陌生感消失了。以前為什么設計師覺得產品的價值小,是因為信息不對等。比如你過去到商場去買一臺電冰箱,導購員跟你說這個冰箱有什么功能,它可能就是有什么功能,比如過去的年輕人,從來沒用過,沒了解過的產品,你怎么去了解它呢?你只能到商場去逛一逛,聽導購員跟你說。但是現在消費者,關注的點更多了,設計的價值會越來越被看重,有個詞兒叫什么:顏值時代嘛。設計的環境會越來越好。
“畫一輩子圖,就問你怕不怕”
來設計:您覺得中國的工業設計師和國外的相比,是基礎技能,還是思維,還是氛圍?都有哪些不同?
趙希偉:沉淀吧,中國的工業設計產業落后歐洲兩百多年的時間,中國的設計師都很年輕,可能說現在我們這個行業在慢慢的變好,但這只是大家的一個預期和判斷,還沒有真正達到一個黃金的時段。其實在歐洲在日本,工業設計有人從事一輩子,一輩子在畫圖,但是在中國,做設計做幾年之后,覺得很辛苦,又賺不到什么錢,然后就轉行了。說畫圖的人很沒有地位,那不行,那我做管理吧,我去管理這些畫圖的設計師,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關鍵的問題,當你這個行業取得更大的成績,當你的工作得到更多認可的時候,才有可能說我們更專注的在工業設計上面。
來設計:今年您有什么小目標嗎?
趙希偉:記得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現在的人不要想著明年比今年過得更好,而是要想今天比昨天過得更好。
我們三個人,大學同學,同一個專業,同一個宿舍,在10年創辦韻博設計。其實有一個挺有意思的事情,我們今年不會去計劃明年要完成的任務,我們也不會去想幾年把設計公司做成一個什么樣的企業。一個人創業,首先你得明白自己的定位是什么,盲目的擴大,盲目的追逐一些事情不一定是好的。雖然我們創業到現在也有7年的時間,雖然我個人覺得沒有什么奮斗的故事可以講,但是我們的的確確每一年都比上一年要好。這點其實很欣慰,知足。
< END >